福书网 > > 最是光阴留不住 > 五百四十章、促织

五百四十章、促织(2 / 2)

蒲素这几年玩蟋蟀的热情是淡了许多,因为生活里有意思的事情太多。其实从小他是非常喜欢蟋蟀的,上下学的路上听到蟋蟀叫都要用手掌捧起来抓了以后撕了作业本做一个纸筒放进去带回家。而暑假更是白天打球,晚上背着书包,里面放着备用电池和手电筒灯泡以及竹筒和铁签、网罩等等工具出去抓蟋蟀。老蒲也喜欢玩这些,所以这方面到是不阻止他,哪怕有一年被蛇咬了,事后也没怎么说他。

傅雪冬现在的开销基本都在蟋蟀装备上。红木的过笼啊,紫檀的须草棒啊,不明来历的北路古董蟋蟀罐啊,这些器具当时不算很贵,但是也不便宜。傅雪冬原本就是中低收入者,一年还歇小半年不上班更是捉襟见肘,连香烟都戒了,不过他自己说是生怕烟味刺激到蟋蟀这个理由。

所以蒲素和傅雪冬提出由他出人,自己出钱,大家算股份制玩蟋蟀。傅雪冬当然是欣然同意,蒲素就算是凑个热闹也帮了他一把。开销和费用,包括回桑海养蟋蟀的场地都是他负责,以及到了中秋开斗第一场,所有的资本他出,输了什么都不用说,赢了则是两人各一半。

他哪怕有时间,一天伺候几百盆蟋蟀也是不高兴的,更别提不可能把精力都耗在这上面,毕竟只是个爱好。以前不管怎么样都是业余玩法,桑海也算是传统玩蟋蟀的地方,就算长长见识也是好首发

傅雪冬拜师傅,学的也就是饲养上的窍门和功夫。以前那种饭粒泡水一天一粒的养法肯定是不行的,什么季节喂什么,什么时间喂,喂的东西需要怎么调配,都有哪些配方各有绝活。反正在当时,白露节气一过,蜂王浆是在傅雪冬调配的食谱里必定要添加的。不仅仅是饮食,还有三尾的提放,什么时候给蟋蟀过蛋南方人叫结蛉,过蛋看颜色辨别健康程度,三尾该不该和它放在一起,还是过蛋结束就提走……等等等等都是系统的学问。

大概有人和蒲素一样,开始心里不以为意,觉得主要还是看蟋蟀本身。泰森哪怕吃三个月素,也必定轻松ko邹市明,理论上这个说法是对的,但仅限于职业和业余混合,不称重不按级别无差别的比赛。既然是职业比赛,体重首先要对等,也就是级别相当,而且对应的金额等于赛事的规格,打到一定级别的比赛不可能有菜鸟,相同情况下备战和平时训练得当,和随便不当回事的选手发挥肯定是大不一样的。

傅雪冬理论知识是够的,从古至今各种版本的蟋蟀谱不离手,冬天晒太阳都看。值得一提的是写到这里随手百度一搜关键字,傅雪冬,蟋蟀,出来一本中华蟋蟀谱,其中第八篇人育白虫是由傅雪冬撰稿,也不知道是不是一个人,这个名字本来就稀少,不像是张军,王伟这样的大路货,同名同姓还喜欢玩蟋蟀的应该不多。

拜了师傅后,有师傅言传身教再联系理论,傅雪冬的饲养功夫就算是有些偏差也不至于偏的太多。所以蒲素在这方面是信任他的,最重要的是傅雪冬是真的喜欢蟋蟀的那种人,甚至可以说是痴迷。换了他自己,日子原本就过的不咋样还辞职来玩这个,肯定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