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不过他如今每天跟着兵马司里的将士巡街、练武,也没什么精力,加上顾沁婷又劝着他多关心祖母和老爷,他也就没那个看好戏的念头。

而且经过这些日子的历练,他也渐渐改变了以前的很多想法。

以前贾代善和贾史氏都看重贾政,都说贾政好,将来准会光耀门楣,贾赦他心有不甘,这才有些嫉妒贾政。

但现在看着,原来这所谓的会,居然连府试都过不了,他顿时什么烦恼、嫉妒都没了。

他现在就想着自己好好干,证明他贾赦才是荣国府的顶梁柱。

顾沁媛还是从身边的谢嬷嬷口中知道贾政的事,她险些咳嗽出声,难怪贾敏最近都没和她写信。

不过她也不怎么吃惊,红楼里也没提过贾政考过科举,只说贾代善临死前为他求得了一个五品工部员外郎的官职。

顾沁媛不好写信去问贾敏,便从她收藏的宝箱里翻出好几件玩意儿给贾敏送去。

贾政的事在京城里传过一阵子后便翻篇了,最近的大新闻是大皇子妃生下了皇长孙,太子急得跳脚,整天在东宫努力耕田播种。

大皇子得了个嫡长子,天盛帝很是高兴,毕竟是他第一个孙子。

也不知道是怎么的,天盛帝子嗣繁盛,虽然三皇子早逝,但如今还是有位皇子(顾沁媛出生后的几年里天盛帝又新添了两名皇子),更别提宫里还有好几位公主。

可是下一辈的大皇子、太子成婚好些年,一根苗苗都没有,好不容易大皇子有个儿子,可不是惊喜,何况还是正妃所出。

天盛帝高兴极了,不仅给贤妃、大皇子、皇子妃封赏,还当场给皇长孙赐名。

就是太子近来非常焦躁,行差踏错,办砸了好几件事,招来御史的参劾。

下属们也知道他的脾气,但是谁也不敢得罪了荣国公,只得好生相劝。

到最后,主考官还是同意了,不然呢?谁又敢得罪国公爷,只是后来免不了长吁短叹。

这样的官员贾代善往前是从未见过的,也没想过竟还会有说话的一天。

当然,这个官的胆子也真是够大,居然当街叫住超品的国公爷。

“国公爷,府上二公子的县试通过了,只是这名次不是很高。”

“这……是不是要添上贾公子的姓名?”官犹豫问道。

主持这场考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一名从五品官员,五十来往的年纪,脾气很是正直,也不知变通,当场便否定了这个提议。

于他来说不管是谁的儿子,只要没有半点真才实学便不能录取,也是因为他这倔脾气,才在礼部蹉跎了好些年。

业余时她经常和贾敏通信,两人的感情愈发好,惹得她娘打趣。

倒是京城里出了一出与贾家有关的事。

二月中旬,县试开始,贾政信心百倍前去参加,虽然在考前与衙役有过不愉快,但好在贾代善派了一名管家跟着,没闹出什么丢脸的事。

其实糊名阅卷后,考中的名单上并没有贾政的名字,还是这个官想起荣国公的二公子也来参加了这场考试。

官员们面面相觑。

哪知有一天贾代善带兵巡视京城时,一个礼部的官叫住了他。

京城与其它地方不一样,县试、府试都是由礼部的官员主持的,只是考官的品级不高。

好在郑氏也不打算太拘着顾沁媛,只是让嬷嬷们管管她有些散漫的性子。

现在海外良种的事还没有音讯,李老大夫那儿也才刚带着几名好友到乡下,顾沁媛没什么事干,所以她也不怎么反感与嬷嬷们学些东西。

只后来那位衙役和朋友喝酒时说起这件事,感叹他还真没见过这样迂腐不知事的豪族公子哥。

县试过后,贾政志得意满回家,贾史氏让人备好赏银,准备等结果一出便大赏府里的下人。

就是贾代善也不怎么担心,毕竟只是个的县试罢了,贾政常得府里的先生夸赞,再加上贾史氏又在他身边吹耳边风,他对于二儿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衙役起先也不知道贾政是国公府的公子,便准备搜他的身,但贾政很是不情愿,一直僵着。

等管家告知衙役贾政的身份后,衙役很快放行,贾政这才顺利进入考场。

li syl=”li-high: 5”开春后,郑氏就为顾沁媛找来两位嬷嬷。

其中一位赵嬷嬷是皇宫里逝世太妃身边的贴身姑姑,另外一位谢嬷嬷是经常教导世家姐的教引嬷嬷。

顾沁媛每日里跟着两位嬷嬷学礼仪规矩,都少有和二哥一同出门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