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2 / 2)

孙尚香渐渐不再流泪,只是神情木然地等待,直到日沉西山,医官才救治完毕,她立刻掉头回到大帐内。

她放轻脚步走上前,周瑜平躺在榻上,伤口虽已包扎好,但由于失血过多,面色显得虚弱苍白,拔出的箭头放在盘中,上面还勾连着丝丝血肉,她看了一眼就不忍再看,转头看向医官,轻声问道:“大都督伤势如何?”

医官如实回道:“大都督伤在右肋,箭镞入骨,伤及脏腑,幸而箭头无毒,不过需安心静养,百日内不可上马作战,亦不可情绪激动,否则箭疮崩裂,后果不堪设想。”

吕蒙紧皱眉头,沉声道:“大都督伤得如此重,是不能再带兵作战了。”

众将满脸沉痛悲伤,南郡之战打了大半年,牺牲了那么多江东儿郎,眼看胜利在望,谁能想到老天竟这般不长眼,让大都督身受重伤。难道这大半年的努力只能付诸东流了?

程普长叹一声,向众将道:“如今稳定军心要紧,大家先散了吧,各自守好本营。”

众将陆续退了出去,只剩程普和吕蒙还没走,孙尚香看着两人衣甲上的血迹和疲倦的面容,叹息道:“两位将军今日才经历过恶战,还是先去旁边的营帐休息吧,我守着大都督,一有情况立刻告知二位。”她回头看了一眼榻上昏迷的周瑜,面上担忧愈深,“大都督伤重不起,恐怕曹仁今晚或明日就会来袭营,还请程公代为统领全军,谨防曹仁来犯。”

“郡主放心,就算拼尽老夫一条命,也绝不会给曹仁可乘之机。”

曹仁果然没有放弃这个绝佳的反攻机会,当夜就亲自带兵进攻吴军大营。程普下令紧闭营门坚守,曹军一时无法攻破,干脆在营外堆起高台,时不时地往营中射箭,程普亦指挥弓.弩手反击,让曹军无法近前。

一连两日,曹军在营外叫骂不断,曹仁甚至让曹军齐声高喊,“箭上有毒,周瑜必亡,江东小儿速速投降!”之类的诈谎之言,扰乱吴军军心。

一时间吴军上下人心惶惶,士气低落,众将既忧且怒,有人气愤地说出去和曹仁拼了,有人又说等都大督醒后再做计较,有人悲观地说不如上书吴侯暂且退兵。

这时中军大帐内,周瑜终于醒了,孙尚香见状大喜,立马让军吏去告诉诸将,众人连忙赶到周瑜帐中。

周瑜靠在榻上,医官正在给他换药包扎,带血的纱布一圈圈解下,然后再重新涂药,裹上干净的纱布。众将见此皆心中酸楚,这么多年来一起出生入死征战沙场,周郎从来是雄姿英发、神采照人,何曾有过如此衰弱的模样?

周瑜脸色苍白,毫无血色,额头渗出冷汗,想是伤口极痛,可他却没发出一声痛吟,只是轻声问道:“外面什么动静?”

众将心中愤懑,又怕影响周瑜伤势,都缄默不语,程普微叹口气,掩饰道:“是我军将士在操练。”

周瑜凝神细听了片刻,眉心渐蹙,苍白的面色,微陷的双颊,越发衬得眼瞳漆黑,眼神锐利。他微喘了两下,忽然挣扎着起身,猛地掀开衾被欲下榻。坐在榻边的孙尚香吓了一跳,急忙扶住他。

众将大惊,“大都督!”医官也吓得慌声道:“大都督切勿妄动啊!当心伤口又出血了!”

周瑜坐起身子,这一下又牵动了伤处,剧痛令眼前阵阵发黑,他闭眼待那阵眩晕过去,复又睁开双眸,哑声道:“取我战甲来,我要巡营。”

程普几步上前轻按住他的肩膀,劝阻道:“公瑾你伤势颇重,安心养伤为要,其他的事有我们。”

众将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周瑜轻轻摇了摇头,声音虽低弱,眼神却决然坚定,“我军苦战数月,牺牲了那么多将士,如不拿下南郡,周瑜如何向主公交代?如何回去面对江东父老?若因我一人而废江东大业,瑜万死难辞其咎。”

“我意已决,诸位无需多言。”

众将被他的坚毅决绝感染,眼眶发红,哽咽难言,但周瑜下定了决心,便无人能撼动分。众人也只能抱拳行礼,有序地退出大帐,传令三军集结。

孙尚香双眼含泪,唤亲兵取来战甲佩刀,吕蒙也留了下来,亲手帮周瑜冠甲。

大都督要巡军的消息一传出,无疑等于曹军高喊的“周瑜必亡”的谣言不攻自破,吴军大营内原本低落的士气顿时大振,江东将士们火速列队,个个挺直背脊,翘首以盼。

秋日阳光下,旌旗烈烈,刀戟林立。一身银甲的周瑜骑于马上,手握缰绳,案行军营,激励士气,孙尚香及其余将领亦骑马跟在他身后,缓辔而行。

每个江东将士都神情肃穆地注视着他们的主帅。三军士气系于主将一身。只要周瑜不倒,江东军心便不散。

众士兵见大都督平安无事,心中的惊忧一扫而空,又对这两日曹军的叱骂挑衅怒不可遏,纷纷请战,高喊要与曹军决一死战。

周瑜热泪盈眶,缓缓看过一张张年轻又充满斗志的脸庞,扬声向众人道:“周瑜誓与诸位荣辱与共,不下南郡绝不回吴!”

三军将士举戟高呼,士气昂扬。

曹军依旧在吴军营外擂鼓骂阵,忽见营门大开,吴军若洪流般倾营而出,群情激奋,气势如虹。

周瑜从群骑内越出,银甲黑马,英姿挺拔,他拔刀直指曹军阵前的主帅曹仁,厉声高喊:“曹仁匹夫,见周郎否!”

曹军见此尽皆惊骇,曹仁也是大为惊诧,本以为周瑜重伤,吴军士气低落,他正可乘机反攻吴营,可看样子周瑜哪有一点受伤的样子?敌军气焰正盛又如何与之争锋?曹仁见状匆忙下令撤军。

“取曹仁首级,杀——!”

吴军呼喊喧天,士气振奋,一批一批杀出大营,如猛虎般扑向撤退的曹军。转眼间短兵相接,鲜血纷飞,杀声在山间回荡不绝。

江东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这一战杀至日暮,曹军兵力折损甚重,曹仁见大势已去,只能仰天长叹,率残军逃走。

“报!大都督,曹仁、徐晃已率残部逃往襄阳。”

“穷寇勿追,传令,全军进驻江陵城!”

数月鏖战,终于胜利。然而这一场历时大半年的南郡之战,吴军打得太艰辛,牺牲也颇大,等将士们进入江陵城时,无人喜悦欢呼,他们心中只剩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失去战友的悲哀。

由于数月的围城断粮,城内已出现贫民百姓饿死的惨象,周瑜率军入城后,当即命人开仓放粮,安抚百姓,又下令收敛阵亡吴军及曹军将士的遗骸,葬于江陵城外。

周瑜深知荆州与江东互相敌对多年,怨隙颇深,再加上这近一年攻打,荆州士人必定仇视吴人,于是他将荆州名士庞统请来任功曹,帮助安抚百姓、治理南郡。

接连在赤壁大败曹操、南郡败走曹仁,无论在军中,还是在江东,乃至于整个天下,周瑜的名声威望已登至巅峰,可谓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连益州将领袭肃都慕化远来,率军前来归附。

曹操在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不下,又得知曹仁已战败,遂撤军回谯县,仍留张辽与李典屯兵合肥。

孙权则是大喜过望,立即遣使前往江陵犒军,奖赏功勋,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江陵,程普为裨将军,领江夏太守,治沙羡,吕范为彭泽太守,吕蒙为寻阳令,其余参战将领亦各有晋升赏赐。

联军与曹军的战争已结束,接下来便是胜利果实的分割,而此时此刻,暂时没了外部的压力与威胁,孙刘之间的明争暗斗便开始慢慢凸显出来了。

南郡之战后,吴军已完全控制了西起夷陵,东至寻阳的长江防线。

荆南四郡虽是由刘备奉命征讨下来,但并没有实际控制权,先是黄盖被任命为武陵太守,战后,孙权又任命全柔为桂阳太守,取代了赵云。

周瑜仅将南郡长江南岸之地分给了刘备,让他驻扎军士,刘备立营于油江口,改名公安作为治所。

南郡大部分土地都在江北,江南只是很小的一块,这样战果分配对刘备来说其实是有些不公平的,但周瑜如此安排,刘备也接受了,两人其实各怀心计。

周瑜之所以分南岸地,而不是选择荆南四郡中的一郡,是为了就近挟制刘备。而刘备胸怀大志,自然也不肯龟缩于偏远的荆南,南郡地理位置重要,把握着入蜀的长江通道,刘备接受南岸地的分配,也是为了以后见机行事,争取获得更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