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路(2 / 2)

……

众人七嘴八舌地吵个不停,黎美玉往院中的大石头上一站,“别吵了,这样吧我多弄块地,你们想要啥种子来我家拿就行,家里的菜要是吃不完,让你们家的娃娃们跟我一起去平洛乡换东西。”

一听这话大伙可激动坏了,反正这些半大的娃娃也没事办,就当是群羊让黎美玉领着吧,“美玉,啥时候能领种子啊。”

蔬菜种出来还得一段时间呢,可不能让别人抢了先。

“你先别急,先听我说完,我把菜都分给你们了我家吃啥,这样吧想要菜种的帮我家把屋旁的泥土挑走,两筐土一把种子,愿意的就明天过来领,不愿意的我也不强求,等别人领剩下的有就分你点,没有我也没办法。”

两箩筐土也不多,总不能白拿别人的,乡里乡亲的还是要点脸的,当下就有人去提箩筐,“美玉,那土往哪搁呢?”

“全都倒河边的石滩上”她早把大石头都清理掉了,把洪水冲下来的那一堆土移过来,平整完毕又是一小块土地。

她把菜种分给别人,不仅黎保木不乐意,连姚氏跟黎美芝也劝她,家家户户都有菜了哪还轮到她家发财致富,黎美玉笑笑也不多做解释,姚氏她们无可奈何也只得随她。这世道最难猜测的就是人心,黎美玉隐约有种预感,动乱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幸福的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立了秋以后,天气早晚总归没那么热,黎美玉的卖菜事业有以前的一天一趟变成了一星期去一次,还固定给学校的老师送两篮,生意就这么不温不火地进行着。

有次黎保木匆匆跑过来对她说,“姐,小石头家今天带去的黄光都卖光了,以后我们也天天去吧。”

“你急什么,总要让别人也赚点吧。”她用菜换粮,总算堵上了黎家的缺口,一家老小再也不用挨饿,手里还有了闲钱。

“可那是我们先想到的法子,你看咱村都去换菜了,就咱家不去。”

卖的人多了就有了竞争,现在一小竹筐菜一把麦子就能换到,黎美玉的本意可不是如此,她想建立一个有序的交易市场,想法还在进一步实践中。蔬菜这东西一茬一茬的,摘完了就没了,“别着急赚钱的机会多着呢,你明天给老师送菜的时候捎上一篮子葡萄。”

黎美玉的自由市场还未成型,鸭子沟到先得了一个好消息。由于大河年年泛滥,河两岸的田地总遭灾,上头有令让沿河的各村各户都投入到开河的大运动中去。各村各队领了任务就开始干,社员们还挺乐意的,因为开河管早午饭,能省一顿自然是好的。

此后的夏末秋初,天蒙蒙亮,各家各户的劳力就开始出工了,河道上人头攒动,有挥舞着锄头挖草的的,有踩着铁锨铲沙的,也有提着簸箕担土的,小孩子是不允许下河的,一是危险二是力气小不划算,但也架不住这群泥猴子在河道里穿梭,时不时帮着亲人们抬一抬土。

把河道里的淤泥挑到两岸用来加固河堤,顺便再用石头垒起来,那年头又没什么机械工具,遇到水深的地方还得挖河引水,每个人都热情高涨努力干活,为这份光荣的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老刘叔,我姐让我给你送菜了。”黎保木用板车拉着两筐菜跑到河边的简易窝棚里,也不知道怎么弄的,黎美玉竟然让食堂的人从她这里买菜,隔一天送一次,有时候会多给她家一些工分,更多的是私底下塞给她家一袋粮食。

老刘帮着他把菜筐从车上搬下来,“桌上给你留了点吃的,去吃吧。”黎保木这小家伙又机灵又听话,不光送菜还时常来帮忙,倒是省了他不少麻烦,食堂就两三个帮工百十来号人吃饭,事还真不少。

黎保木快步走进窝棚里,矮桌上面摆了盘猪耳朵拌黄瓜,旁边还给他搁了两个馒头,“老刘叔,你这菜做的真好吃,里面放的啥啊好香。”

“放了香油,好吃你多吃点。”老刘叔把菜搬完,车上还剩下一小篮子水果,上面用新鲜的树叶子盖着,老刘叔拿在手里掂量了下,这小娃娃不错,大气。

吃完饭黎保木就在那帮工,帮着摘菜洗菜,做饭的时候他就在灶前往里面填柴禾,还不时偷看几眼老刘叔怎么炒菜,来之前他姐可吩咐过了,让他好好学学。

“小伙子,你长大想干啥?”

“我要跟老刘叔一样,当厨子。”

“当厨子有啥好的,当工人有钱拿,当大官有车坐,做饭的没啥出息。”

黎保木嘿嘿笑了,“当啥不都得吃饭呢,老刘叔你饭做这么好,我要是会做饭我以后也饿不着。”他这话倒是真心实意的,毕竟民以食为天,缺什么也不能缺吃。

“那也是,我跟你说当年有个大官逃难到咱这里,点名要吃牡丹宴……”老刘叔一闲下来又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黎保木捧着碗一脸崇拜地看着他,“后来呢,你去了吗,你会做吗?”

“去,必须得去,这一手绝活还是我师傅的师傅传下来的,不是我吹这方圆百里如今就我一个人会。”

“老刘叔,你真牛”黎保木是一脸崇拜。

老刘叔猛吸了几口旱烟,“小伙子,想学吗?”

黎保木憨厚地笑了,“老刘叔,我太笨了学不会,我去给你洗菜板去。”幼小的身影艰难地把厚重的菜板扛到河边,一瓢一瓢地往上面浇水,他洗的很认真洗完了正面连带着背面也翻过来刷干净,老刘叔眯着眼睛望了望远处的河山,他年纪大了也走不了多远,是该招个徒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