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蓝子明说什么。
赵长空已然是走向了广场中央的位置。
然而,周围的这些人在看到赵长空走到了广场中央之后,脸色大变。
“不会吧?赵长空要自己上?”
“赵长空不过就是个五岁多的孩子,他能懂什么治国之道,这不是胡闹吗?”
“他怎么能自己上的?难道他就不怕我们大延的儒生成为天下的笑柄吗?”
站在人群前方的韩兆之,也是微微皱眉。
身旁的顾远修开口讽刺道:“韩兆之,你这个学生胆子倒是很大。”
韩兆之并没有说什么,虽然他不知道为何赵长空会突然替换了蓝子明,但是他很了解赵长空,没有把握的事情,赵长空是不会去做的。
而且,现在赵长空已经走到了广场中央,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是晚了。
赵长空来到了广场中央,向台上的五名大夫子拱手:“学生赵长空举得,儒家治国之道:仁政为本礼法相济。儒家治国思想以
"仁政
"为核心要义,强调
"为政以德
"的治理智慧。
"仁者爱人
"的政治伦理,主张执政者当怀
"民惟邦本
"之心,以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的推己及人精神施行德政。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强调
"保民而王
"的治国方略,要求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制民恒产的惠民政策。在治理方式上,儒家倡导礼法并重的制度设计。
"有教无类
"的教育理念,培养
"修齐治平
"的治国人才。科举制度的建立使
"学而优则仕
"成为现实路径,既保障官僚队伍素质,又维系社会阶层流动......”
当赵长空的这番话音落下,现场一片寂静。
民贵君轻,保民而王,有教无类,修齐治平,这些理论他们之前从未听说过,而且他们发现,赵长空说的这些理论,听上去有些背道而驰的忤逆感,但是细细品味,却发现赵长空说的道理没有任何问题,反而是说出了现在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治国的根本。
所有人都震惊了,他们都没有想到,赵长空一个小孩能够说出如此深奥的道理出来。
不仅是他们,就连高台上的五名大夫子,在听到赵长空的这些言论,也是相当的诧异。
唐元生率先回过神来,开口质问:“赵长空,你的这些言论是从何而来?”
赵长空微微一愣:“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
不等唐元生说话,站在身后的薛志伟当即怒喝:“这不可能!赵长空,这些理论莫说是你,就是我老师也未必能够说的出来,这一定是你从别处抄来的,这根本就不是你自己的理论。”
赵长空回头看了一眼薛志伟:“我想问问,你从其他地方听过我说的这些治国之道吗?”
薛志伟摇头:“没有。”
“那我再问你,我这治国之道如何?”
“自然是很好。”
“如果是你的理论,你会拱手送给别人吗?”
“当然不会。”
“那不就行了,你这么蠢的人都不会送给别人,还有谁会将名扬天下的治国之道拱手相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