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老朱如此震怒,被抢的可是粮仓啊。
民以食为天。
同样,粮仓也是古代皇帝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一环。
发生灾害时,开仓放粮,能应对很多突发事件。
也能防止饥饿的灾民趁机造反。
所以,朱元璋从建国开始就规定“令天下吏预备仓,一县定为四仓”。
这些粮仓的建立,为老百姓生活提供了保障。
预备仓解决的是灾后赈济,常平仓用来遏制米价上扬。
无论哪一种仓解决的都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不仅如此,粮仓在打仗时期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
这才有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
没有粮草,让战士们扛着西北风去战场啊?
而偏偏现在就是粮仓出了问题,还是应天府最大的粮仓。
可以说,它应对的是应天府发生灾害时对灾民的赈济。
粮仓出了问题,将来发生灾害时就不可避免发生动乱。
动乱势必会影响大明朝的统治,甚至会导致大明朝的灭亡。
如今,两个人就抢了粮仓,这听起来不太现实。
李元霸固然力大无穷,常十万也是常胜将军。
冲锋陷阵他们是行家,只是那么多的粮食该怎么运送?
“陛下,除了常将军和李元霸将军之外,还有几千名士兵驻守在粮仓。”
听到这里,朱元璋惊呆了。
朱五六不仅复活了名将军团,甚至连士兵都给复活了。
这种大规模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抢劫粮仓,太可怕了。
关键是人家抢了粮仓还不屑于运送。
直接在原地驻扎,这是相当自信啊。
但话说回来了。
有李元霸一个人就能抵千军万马,他们何须再移动粮仓?
若是将来再复活军师,尤其是帮他定天下的刘伯温。
那就完犊子了。
刘伯温能辅助他打天下,也能辅助朱五六造他朱元璋的反。
靠。
越想越吓人。
不行,得赶紧把朱五六消灭在萌芽当中。
否则后患无穷啊。
“去大都督府调兵,可有结果了?”
那随行的将士回复道。
“启禀陛下,就是因为大都督府的援军及时到达,才保住了太子殿下一条命。”
“否则……”
把朱标运送回来的诸位将士们,想起刚才恐怖的一幕,现在还心有余悸。
回来的将士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缺胳膊少腿的都是常态,更有甚者被震得肝胆欲裂。
更有抬回来的死状惨烈。
纵然是朱元璋已经亲眼目睹一次, 也不忍直视。
朱标受伤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他可是太子啊。
谁都能出事儿,唯独他的好大儿朱标不能出事。
看到朱元璋陷入沉思中,朱五四夫妻两个一刻都不能等了。
“朱重八,咱的大孙儿要真成了残疾,咱一辈子都饶不了你。”
朱五四一蹦老高,完全不像六十岁的人。
“你给咱去求,务必要把神医给求过来。”
朱元璋正焦头烂额。
朱五四和陈氏还要逼着他去求朱五六。
这不是上门去找骂吗?
“你若不去求,咱就吊死在你面前。”
陈氏甚至以死相逼,简直把朱元璋逼到了绝路。
关键是,朱元璋也想保住朱标的一条胳膊。
这是皇室的尊严啊。
“好好好,咱去求他还不行吗?”
“爹娘,你们就不要再添乱了。”
马皇后那边儿因为她病,还能趁机搂得住。
爹和娘他实在是没辙。
“那朱五六现在居住于何处?”
从朱五六冲出皇宫,就跟脱缰的野马一样,在外不受控制。
大都督府还在调兵前往围剿。
但朱元璋万万没想到。
朱五六还大摇大摆地住在开平王府,当真是不怕被围剿吗?
还是以静制动,守株待兔?
若不是有高人指点,他现在怎么可能稳若泰山?
想到这里,朱元璋果断决定去开平王府。
……
与此同时。
开平王府里,朱五六正和李元霸常遇春蓝玉常家三兄弟开怀畅饮。
“哈哈哈,常将军,恭祝你凯旋归来。”
“再饮一杯。”
朱五六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很是豪放。
要知道,他已经接连喝了五六杯酒。
少说也得有七八两了,竟然脸不红心不跳。
才六岁的一个孩子,简直绝了。
天生就是喝酒的好料啊。
席间还有重要的一人,那人羽扇纶巾,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执酒杯。
面容带笑,谈笑风生,但脸上却有着异于常人的从容淡定。
不是诸葛孔明又是谁?
没错,朱五六已经复活了诸葛亮,那个为后世传颂很久的绝世旷才。
此时,诸葛亮正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随着那火辣辣的感觉入喉,诸葛亮才真切体会到重生的喜悦。
想他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草船借箭,为匡扶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死仍在惦念着蜀汉的兴衰。
结果重活过来却得知,蜀汉竟然被司马昭夺得。
他心心念念的蜀汉也付之一炬,刘禅投降,蜀汉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