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说到底,在古代时期,能够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往往都是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家。这些家族通常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财富积累,自然也就成为了劫掠的绝佳目标。
当林北下达命令之后,那些阉奴们顿时陷入了极度的兴奋和赞美之中。他们对林北的决策表示出了极高的热情和拥护,仿佛这个命令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所期盼的。
一时间,阉奴们像是被点燃了一般,陷入了狂欢的状态。他们纷纷提起手中的刀,毫不犹豫地冲入城中,开始了一场残酷的劫掠与屠杀。他们的口号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林北的政权虽然是以基层百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但在这座城池里,真正处于社会底层的却是那些家丁和家奴们。这些人平日里仰仗着主人的权势,狐假虎威,为虎作伥,对城内的百姓肆意欺凌。如今,林北麾下的阉奴们对他们可不会有丝毫的怜悯,没有直接将他们砍杀已经算是最大的仁慈了。
对于城内的所有人,阉奴们都秉持着一种能抓就抓、抓不住就杀的冷酷态度。无论是富贵人家的老爷太太,还是普通百姓,只要被他们碰到,就难以逃脱被劫掠或杀害的命运。
实际上,这座城池就像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人员架构呈现出一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景象。
所谓的大鱼,便是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大户,他们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和权力,犹如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
而小鱼,则是指那些生活在城里的普通百姓,他们虽然相对贫穷,但仍然比城外的穷苦百姓要好一些。
至于虾米,自然就是那些城外的穷苦百姓了,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受各种苦难和压迫。
这种层级分明的关系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一个阶层都在欺压比自己更弱小的群体。城池内的家丁们,虽然地位相对较低,但他们也会仗着自家主子的权势,去欺负那些家势不如他们的家庭。
要想让一只兵马以最低廉的开销获得最大的利益,其实并非难事。在历史上,大清帝国有包衣制度,大元帝国有降兵降将,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将战争中掠夺来的百姓变为俘虏和奴隶,然后让他们充当炮灰。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训练费用,还能轻松地获得一支庞大的军队。这种做法在大元帝国时期以及大清帝国时期被广泛采用,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迅速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而且成本极低。
然而,这种做法虽然看似便利,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将百姓变为俘虏和奴隶本身就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反抗。其次,这些被强迫充当炮灰的人往往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战斗力有限,很难在战场上取得真正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