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教育司的赏赐(2 / 2)

“谢陛下,老臣定当尽心尽力办好!”

“明年,教育司将举行首次‘道试’,现在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有了皇帝的明确表态。

宇文善内心也安定了不少。

将教育司有关官学和应试的事情详细奏报了一番。

宇文衍认真聆听,不时插嘴询问几句。

总体框架和章程。

早在开始推行官学之时就已经制定好了。

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一些问题,做了相应的改善。

宇文衍现在不要求尽善尽美。

只要事情能够如愿推行下去,就有成功的希望。

和去年一样。

朝廷对日常教学及应试中,表现出色的官员,衙署以及先生,学堂进行了表彰。

名利双收。

这是宇文衍御下的一道“杀手锏”。

但凡你做出成绩,对民族,对国家,对社会,对百姓有贡献。

朝廷就会肯定你的功劳,让你名扬天下。

同时。

还能获得实打实的物质奖励。

宇文善领了教育司丰厚的赏赐离开上善殿。

其中,也有他的一份。

最为珍贵的莫不过于五十斤白砂糖。

四月中旬。

李靖从岭南带回白砂糖样品,得到宇文衍的认可。

随后。

华夏商行联合岭南道刺史府。

当即建设大规模的熬糖工坊,全力生产白砂糖和红糖。

八月初。

首批两千斤白砂糖,五千斤红糖抵达长安华夏商行总部。

一经上市,就在京城引起巨大的轰动。

火热程度比起当初肥皂,烈酒,玻璃制品,香水开卖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华夏商行每日限量出售。

定价每两一贯的白砂糖,私下被炒到三贯,甚至四五贯。

这哪是在吃糖,简直就是吞金!

可把九洲商行的刘宝给眼馋坏了。

不过。

想想自己手上的香皂,香水,烈酒也是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

白砂糖的出现,如同在京城商业圈丢下一颗重磅炸弹。

特别是一众蕃商,胡商。

在亲自验货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很清楚,天竺也有不俗的熬糖技术。

但也只限于红糖。

像这种白亮如雪的砂糖,那可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他们发了疯似的涌向华夏商行,想要获得这种珍贵的商品。

之前。

商业司将玻璃制品纳入出境贸易的商品名录。

胡商已经利用这些精美的玻璃制品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

大周又出现一神物,还是消耗品。

怎能不让他们疯狂?

奈何,华夏商行在京城都还不能敞开来卖。

就更不要说满足胡商海量的胃口了。

众蕃商,胡商心痒难耐,却也无能为力。

只能等着商业司将白砂糖纳入出境商品名录的那一天。

香皂,香水,玻璃制品,烈酒,白花盐,白砂糖等商品的出现。

确实给大周商贸带来无穷的活力。

商业繁荣,无形中推动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两者辅相成,反之亦然!

商业司郎中苏威,以及朝中一众大佬很清楚。

这一切都是宇文衍造就的。

没有他。

就没有南北统一。

没有他。

就没有大周当下的商业繁荣。

没有他。

国库就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成倍地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