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在七名议员中推选一位议长,主持议会。
白庆的这些想法,多是从航海中船员会议,以及这些年的商业过程中的东家大会、掌柜会议等汇总发现的。
因为大洋镇太过于遥远,每次与家族取得联系都要半年的时间。来来回回耽搁了大多是时间,甚至于有时候错过了最佳时机。
为了更好的解决大洋镇的效率,以及选定更熟悉的主事者,白庆首先在大洋镇实行了议会制。
即每个城市设立议会,由城市成员推举任意名议员,负责城市各项事务,由家族审核任命后,即为城市官员。
在大洋镇设置有大洋镇议会,每个城市推举出一名镇议员,全镇十三个城市,共十三个镇议员,处理整个大洋镇的政务。
不过大洋镇的留后、州刺史均为家族任命,议会仅有协助、咨询、监督、审核的作用。
大洋镇实行议会制后,家族对大洋镇的管理压力骤减,仅需要选任数名族人前往,其余不重要的职位都可由当地族人推举担任。
而且因为是自己管理自己,大洋各城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群策群力这才让大洋镇短短十余年,就能有十三座城市,数百座工场、农场的原因。
直接吸收当地土著作为劳力,以掌握技术的唐人为骨干,在大洋镇各地成立了诸多手工工场。
现在白氏船队可以直接从大洋镇拿货,运至中南各国、天竺、大食、甚至是昆仑奴所在地。无需远渡大唐。
天宝十三载
随着白庆的一声令下,白氏所有产业都开始有所动作,买粮的,出售非核心地区资产的,迁移工场的。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白氏要出手买卖鼎盛的商铺、工场,但如今大唐各地商业繁盛,能够比较低价的接手到白氏出手的产业,绝对是赚了。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白氏这么大的眼光与魄力。
或许有聪明人从白氏的行动中猜到了什么,或早就对大唐的局势看得透亮。
不过他们大多都是如今朝廷乱象的受害者,得不了势,根本击不起丝毫水。
旁观、脱身、退步是当前局势下最好的选择。
当一个人疯子想要自寻死路时,最稳妥,合适的做法就是离他远点,以免被他强拽得同归于尽。
至于收缩势力,由于洛阳案白氏为了报复杀害自家弟子的罪魁祸首,展现了太多的力量,致使李隆基忌惮。
所以之后的时间,白氏官员在朝廷上多被针对,被贬放外地的人很多。
如今白氏在明面上的高官大员,就只有一个河南府尹白俊川,大理寺卿白浚明。
当然,在暗地里肯定有许多白氏系的官员,只不过不为旁人所知。
既然当今皇室不对白氏以礼相待,白氏也没有义务舔着脸去搭救他们。
毕竟白氏与其他人还不一样,自己不仅仅是员工,还是股东,握有大唐的原始股,合作关系。有权利出售股权,另寻他司。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