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章惇躬身道:“官家,臣以为,此事当严查,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三法司会审,查问刘贤真等三十余汴京官员,如若查实,严惩不殆!”
赵煦满意地笑了。
要的就是章惇这个态度,看来前日将他召进宫铺垫那么久,章惇这倔老头儿听懂了。
当然,赵煦不知道的是,真正促使章惇站队赵孝骞这头的原因,是三十余人的名单上,有一半是旧党。
提到打压旧党,章相公可就不困了。
章惇不愧是杀性最重的宰相,一张嘴就是三法司会审,语气坚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听章惇说要三法司会审,刘贤真三人终于扛不住了,不仅是这三人,殿内涉案的三十来人的脸色都变得惨白。
来自当朝宰相的心理威慑,强度比赵孝骞更高。
见火候差不多了,章惇立马又补上一句。
“官家,此案涉及真定府四百多条人命,说是国朝第一巨案也不为过,臣请旨,不仅要三法司会审,臣愿亲自任主审官,勿枉勿纵,给官家和天下一个交代!”
刘贤真三人闻言,终于浑身瘫软下来。
赵孝骞立马与章惇配合,厉声喝道:“刘贤真,还不认罪吗你要嘴硬到何时”
刘贤真满头大汗,双目失神,此时的他终于被震慑得不敢再嘴硬了。
其实从赵孝骞拿出韩维的供状那时起,刘贤真就很清楚,赵孝骞一定掌握了不少证据,否则他今日在朝堂上参劾的罪状和名字不会那么精准,人家分明是有备而来,挟风雷之势而发。
刘贤真跪在殿内,浑身颤抖:“官家,臣,臣……”
赵孝骞的心也悬了起来,眼神闪过一丝紧张。
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然而,正在此时,一名宦官匆匆入殿,双手捧着一封烙了火漆的急奏。
“禀官家,真定府十万火急奏报,信使刚到宫门外。”
殿内君臣心头一沉,赵煦冷着脸道:“所奏何事”
“真定府提举司副使奏报,……河间郡王赵孝骞四日前在真定府西城外,当众斩首韩维王垣等四十二名官员,提举司有察举纠查官员之责,此事重大,不敢不报。”
轰!
大殿内一片哗然,众人震惊地看着赵孝骞的背影。
赵煦章惇脸色一变,赵孝骞站在殿中,萧然长叹了口气。
就差一点点……
这道奏报,将所有的筹谋全盘翻转了。
今日朝会,打的就是心理战,攻其不备而威慑,逼得刘贤真他们当廷认罪,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供状也好,证据也好,都不如当众认罪更令人信服。
可是,偏偏奏报在这个关键时刻到来,顿时破坏了所有的谋划。
果然,听闻赵孝骞斩杀了韩维等四十二名犯官,刘贤真三人惊骇互视,接着刘贤真不知想起什么,脸色渐渐有了血色,就连跪在地上的身子,也不自觉地挺直了起来。
韩维他们都死了,此案岂不是死无对证
那么,我还认什么罪
有罪的明明是赵孝骞!
刘贤真当即从地上跳了起来,指着赵孝骞怒道:“这就是你所谓的‘铁证如山’谁给你的诏令,让你擅杀朝廷官员韩维他们都已被你灭了口,你所谓的供状和证据,是否属实”
“赵孝骞,你要给官家和天下人一个交代!”
殿内赵煦和章惇脸色难看,他们很清楚,随着这道紧急奏报的到来,只要看看刘贤真突然张狂起来的模样就知道,事情已经翻转了。
刘贤真的气势陡然高涨,刚才受到的惊吓和惶恐,瞬间倾泄而出,令他的面目愈见狰狞。
“构陷攀咬朝臣且不说,赵孝骞,尔未奉诏令,何故妄杀朝臣四十二名官员,未经御史台,刑部和大理寺审断,被你在真定府一刀斩首,好大的威风!”
“官家,河间郡王赵孝骞擅杀朝臣,论罪当斩!事实俱在,请官家明鉴。”
赵煦皱眉,但事情已发展到这个地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终归不能表现出偏袒,只好看着赵孝骞。
“河间郡王,你在真定府未奉诏令擅杀韩维等四十二名官员,此事属实否”
赵孝骞负手点头:“属实。四十二名犯官,是臣亲自下令,当着真定府数万百姓的面斩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