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此事不成,他便打算要像您一样去隐居了,您就权当是为了他答应出山吧。”
蹇叔听了此话,沉吟了半晌,最后只得无可奈何地感叹道。
“百里奚一直想成就一番大业,然而始终是怀才不遇。
如今,他好不容易才幸运地遇到了明主,我不能不成全其志。
也罢,为了成全百里奚,这一趟秦国,我便只好去了。”
次日清晨,蹇叔把赵任好所赠的礼币分赠给邻居,然后带上了自己的妻儿老小一起,与赵絷夜宿晓驰,直奔秦国而去。
赵任好见到蹇叔之后,来不及等他彻底举家安顿下来,便立马拉着他一起讨论国事,向他请教治国图霸的良计。
蹇叔也早有准备,在奔赴秦国的路上便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了一些了解,神情认真的说道。
“以臣之见,秦国与西戎相接,民间百姓久与戎民杂居,多数不懂礼教。
因此,君主应该首先使百姓懂得法律的威严,知晓事有可为者,也有不可为者。
只有加强了对百姓的教导,才能使他们知道荣辱,营造出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具体来说,想要树立起国家的正气,就必须对所有犯罪的人都施以适当的刑罚。
只有把这件事办好了,您想要富国图霸的事,才能建立起来最扎实的民众基础。”
“那依您看,秦国可以有机会争霸中原吗?”
“如今的齐公已经近七十岁了,他的霸业日益衰微。
而秦国地处西方,应该先平定戎狄,解除后顾之忧。
然后再养兵蓄锐,等待中原变化,趁机谋定而后动。
如此一来,秦国将来应该不难代替齐国成为霸主。”
“那如果我想称霸诸侯,该从哪做起呢? ”
“称霸诸侯,信义为先,必须做到三毋:毋贪,毋忿,毋急。
人们吃亏往往是因为贪图小利,失去理智往往是因为愤怒而冲动。
做事失误或失败,往往是因为急于求成,而没有细加筹划。
所以,只有打下牢固的基础,才能去创下图霸的事业。
要力戒贪图小利、气愤蛮干、急于求成,还得明辨形势,分清缓急。”
赵任好对于蹇叔的雄才大略顿时佩服不已,他发自肺腑地道出自己内心的喜悦。
\"蹇叔和百里奚二人,真是我创立霸业的左膀右臂啊!\"
随即,赵任好封蹇叔为上大夫,与百里奚并列为左右二相。
百里奚的发妻杜氏原本是依靠纺织为生的,但是,后来当地遇到了严重的饥荒,实在是无法继续生存了,她便被迫带着儿子百里视流转他乡。
在那之后,杜氏便依靠浣衣维持生计,百里视每日靠打猎为生,杜氏劝其读书,百里视也不听。
说来也是奇怪,百里视这个孩子自小便不爱读书和劳动,而是喜爱和别的孩子一起舞刀弄枪,锻炼武艺。
哪怕是在长大之后,他也常常是抛下本应该做的农活跑去练武,百里奚又自从出去漂泊之后便音信全无,家庭的重担就只能全部压在了杜氏一个人身上。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又一路流浪到了秦国的杜氏得知了百里奚当了宰相的消息,但苦于没有途径与他相见,只能前往相府当浣衣女。
因为她干起活来十分勤劳,相府的下人也都很高兴,可杜氏却一直都无缘得见百里奚。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