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到早就观察好的两处野鸡窝中捡回来7个鸟蛋,其中两个煮熟了,一个用来做了一碗蛋花汤,另外四个做成了石板煎蛋。
自从食用了莲子之后,林小铁的饭量大增,这七个鸟蛋,也只让他吃了个七分饱。
下午又割了不少的芦苇,编制了3块五米多长的帘子和2块两米多长的帘子,这两块小一些的帘子他是用来当床垫的。东北的冬天,冻土层能有几米厚,如果不把自己与大地有效隔离开,即使有再多的热量也会被大地无情吸走的。现在已经有了两层竹木地板,他准备将来把干透了的蒲苇棒揉碎铺到下面,上面再铺两层芦苇帘子,再加上降落伞、防潮垫和睡袋,应该足够保暖了。
到傍晚的时候,眼见着秋雨没有停止的意思,林小铁一筹莫展。如果不晴天,那芦苇和蒲苇就没法晾干,这样搭成的庇护所,里面一定会潮乎乎的。一定要在一个大晴天,待红松树下都干爽的时候,把庇护所搭建好并糊上泥巴,这样才能保证冬天时候里面干燥、温暖。
不过也不能闲着。看着这淅淅沥沥的秋雨,林小铁突然想起了打野鸡的事情来。在网上曾看到过一篇描写东北打野鸡的文章,说是野鸡爱干净,下雨的时候会到树下避雨,而且为了避免泥水将自己的爪子弄脏,野鸡会站在地势较高处。老猎人都知道这点,所以经常在下雨天出门打野鸡。
子弹已经在打靶过程中用掉了半数,林小铁舍不得再用,所以就带着弩弓走进了山林中。
被雨水浸泡了两天的土壤,黏糊糊、滑溜溜,在上面行进异常艰辛,几乎是一步一滑。即使这样,林小铁也没放弃寻找野鸡的念头。天马上就黑了,他的捕兽陷阱这几天哑火了,连根兔子毛都没捉到,如果不打到一只野鸡,他只能开始吃剩下不多的牛肉干了。
踉踉跄跄向林子深处走了不到一公里,目标就出现了。在一棵枝叶繁茂的柞树下,果然站着几只野鸡。这野鸡脖子处有一圈白色,非常好识别,离多远就能看到。林小铁蹑足潜踪、靠着树木的掩护接近野鸡群,这群傻鸟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
距离20多米的时候,借着一棵大落叶松的掩护,林小铁停住了。这刚好是他练习时候的射击距离,正好验证一下效果。屏住呼吸,抬起弩弓,对准了距离最近的一只野鸡的脖子,“嗖、嗖、嗖”连续三发弩箭打了出去,只见柞树下顿时乱作一团,几只野鸡“扑啦啦”煽动着翅膀、连跑带飞地逃进了树林中。